法鼓山的方向 501

此在宋初永明延壽禪師(西元九〇四~九七五年)的《宗鏡錄》內,常常說到: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的觀點;到了明末,蕅益智旭大師(西元一五九九~一六五五年)在其《靈峯宗論》內,也有多處引用了這兩句話。

到了近代,太虛大師主張人生佛教,倡導人間淨土;先師東初老人繼此思想而創辦《人生》雜誌,鼓吹人生佛教;現在的印順導師主張「佛在人間」,是依據《增一阿含經》所說:「諸佛皆出人間。」我是跟隨古聖先賢,提倡人間淨土,除了用種種方式表達建設人間淨土的實質性,也曾以專題演講闡釋建設人間淨土工作的必要性。例如拙作《禪與悟》、《禪的世界》所收的兩稿,《人生》一四一期為印順導師九秩嵩壽座談會做的專輯,以及《法鼓雜誌》八二期刊載我在法鼓山奠基典禮上的講辭〈人間淨土法鼓山〉等,多少已經表達了法鼓山所提倡的人間淨土,便是人間佛教的全面推動與普遍落實。

我們從佛教的原始聖典中,例如四種《阿含經》及諸部律藏,所見的釋迦牟尼佛,是非常人性化的聖人,佛的言教身教,都是為了淨化人心及淨化社會的目的,教導人們如何生活得清淨、精進、簡樸、平安。例如《阿含經》揭示的主要內容,就是善、信、戒、定、慧的五種增上,鼓勵大家,即使是俗人,至少當具備善、信及五戒(不殺生乃至不飲酒),加上定及慧,便能得解脫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