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鼓晨音 175

以師父的悲願為悲願


我們每一個人由於無始以來不同的業力和習性,造成了想法、看法、聰明程度等種種的差異,所以要經常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。同時也要盡量發揮長處,改善短處,否則不但自己煩惱痛苦,也會引起他人煩惱痛苦。

我們是出家人,要學做人天的師範;如果煩惱多,就無法對人產生感化的作用,對自己也無法安住身心。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直覺反應:「佛法這麼好,出家人怎麼會修成了滿身的煩惱?」其實出家人還是凡夫,未得解脫,所以尚有煩惱,這是本來就有的習氣;而出家久了,雖然也會有一些波折或身心的衝擊,但若能用慚愧心、懺悔心和慈悲心來調伏自己,寬諒他人,心情波動的現象自然會漸趨平穩、安定。

我們法鼓山僧團才剛剛開始建立不久,制度雖然尚未健全,但也正在積極改善中;而道場的一切設施亦尚未臻完善,不過法的薰習卻不虞匱乏。

過去的叢林是山居生活、農村社會的型態,現在則是都市生活;而在今天的社會,就算是住在山裡,所接觸到的物資和人事,都和城市沒有兩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