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過去被民間視為理財管道之一的銀行存款,也在趨向零利率化之後,更加深民眾對財產貶值的恐懼,這便是造成新貧階級的主因。
新貧階級的激增,是不是說富豪人家也一併減少了呢?並非如此。部分科技新貴、資訊寵兒與轉型企業,在這一波全球不景氣的風浪中,仍創造了可觀的財富;反倒是中產階級則可能因為被裁員或減薪,而讓原本過著小康生活的家庭,一下子變得捉襟見肘。所以,真正的狀況是「富者自富,貧者自貧」。
如何能夠抑止貧富差距的繼續擴大?我對於此當然是外行,所以不敢置喙,我只以一個宗教師的身分認為,若能促進財富的流通,便可拉近貧富的差距。任何財富的創造,並不是單靠某些個人的能力,而是由整體社會所共同促成,無疑也是整體社會的共同財富。富有的人,是以自己的福份、智慧及專業,為社會經營財富,故應該建立布施的觀念,將財富分享給社會大眾,從事公益的福利及文化等事業,或協助政府共同改善弱勢團體及貧窮者的生活環境,以作為回饋。
不過,人有勤惰、智愚、賢不肖、殘障與健強等的不同,要徹底彌平貧富之間的差距,在現實社會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從佛教的觀點來說,造成貧富差異的原因,是與每一個人在過去生中曾否多結眾生善緣有關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