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物的成敗,都必須「因、緣、果」三者具足。

「因果觀」必須配合「因緣論」,才是正確的現象論。從因到果,並沒有一定的必然性,個人主觀的因素固然重要,外在客觀的因緣能否如我們所希望的,也極為重要,不論是自己的因素或外在的因素,都充滿了不確定性,因此,我們只能做最好的努力,也要做最壞的打算。否則,過份樂觀或過份悲觀,都不是成熟健康的心態。

如何培養這種成熟健康的心境呢?有四個步驟:

一、遇事要作正面的評估,避免作負面的預測。人生的旅途總是起起落落,「起」是前進的過程,即使是「落」,那也是人生另一種前進的過程。

二、要能逆向思考,如此才能勝而不驕,敗而不餒。當在成功的顛峰之際,便要有走向下坡的準備;當因為失敗而跌落至谷底時,也要有攀登下個巔峰的願景。

三、凡事應當進退有度、收放自如。古人說:「達則兼善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」,也就是說如果一展抱負的機會來了,應該當仁不讓;萬一時運不濟,此路不通,就要養精蓄銳、候機待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