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喜看生死 64

資源頗多,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,是可以再創事業。然而,老年人比較患得患失,禁不起大幅度的失落。青年及中年時衝勁十足,對於人生的起伏及落差,多不以為意;但老年時,對這種大變動的承受力比較差,因為精力已衰退,大不如從前了。

不過,老年的人生像黃金般的蓮花,必須盡力維護。不論從事宗教公益義工,或上空中大學、社區大學繼續進修,都是很有意義的事,可以擴增生命的活力。

以我個人而言,真正開始弘法是五十歲以後的事;對社會的影響力,則是在六十歲建立法鼓山之後才更彰顯。我和弟子們開玩笑,如果我在六十歲之前死了,就沒有法鼓山的志業了。

很多人認為青壯年耕耘,晚年是收成、享福的時候。話雖如此,但人老了是否還要收成名利、地位、權勢?不是的。應該是將你耕耘的結果廣布於社會,與人分享。其實從小到大到老,我們都是一路學習,同時也一路在收成。所以,晚年時應該將你此生的經驗、資源奉獻給社會及其他人,讓下一代有機會發揮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