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就會聞聲前來解危。許多法師在解說《普門品》時,也會舉一些實例來印證。這不也算是「求」消業障嗎?
答:佛教所有的經典,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原始的經典,這些經典比較忠於釋迦牟尼佛的說法,是弟子聽聞佛說的法義後所記載,這些主要以《阿含經》和《律藏》為代表;這些經典中的確有少許篇章論及神通,卻很少講感應之事。另一類經典,以大乘經典為代表,例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、《法華經》等,就提到很多感應神通的事蹟。
愈是原始的經典,愈貼近人性,多以人的本位為出發點,談人及人生各個層面的問題,思考日常中如何以智慧解決困難,乃至如何能不失煩惱,如何以慈悲面對眾生,不起分別。這兩個原則,充滿在佛陀的教誨中,如何改善你的命運,經典也有記載。你遭遇到什麼樣的厄運,佛陀也會告訴你為什麼,能夠改善的就改善;不能改善的,逃也不是辦法,就勇敢接受它(處理它,再放下它)。偶爾,佛陀也會提到神通,可是不能流於蠻橫式的,例如打人一拳,還不准別人還手。
在社會上,總會碰到不順心、不順眼的人與事,這是過去世與對方沒有結好緣,今生的功課,就是結束這個緣,不可以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。所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