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我自小出家,本來就有這種信念,所以小時後候就勉勵自己多與人結善緣,我很小心地不與人結怨。雖然如此與人結緣,還是不受人恭敬、供養,也沒關係,我既不會生氣,也不會認為一定要受恭敬供養。倒是這個觀念,連結了此生之前的過去,也延伸到此生之後的未來,人的生命因為有了連貫,也就有了更開闊、更完整的格局,這是佛教的生命觀。

俗話說:「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;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。」此「時辰」若是限定於此生此世,那就會發現世上反而常有「好人不長壽,禍害遺千年」的事例。但是,我們若把這個「時辰」延長到過去和未來,那麼所有的因果,都要經過三世(過去、現在、未來)才得圓滿,以此心態來看待世間的現象,也就能夠將心安置在寧靜的海洋中,不隨際遇而起波濤。

一位西方記者曾經問達賴喇嘛,這個世界哪有真正的公義?到處充滿不公平的事情。譬如,像你這麼慈悲的好人,也落到流亡海外數十年的地步。達賴喇嘛回答他:「如果你相信有過去,相信有未來,你就會感到平安。想著永遠的過去,想著永遠的未來,你的內心就會平衡、快樂。」

至於過去從哪裡來?未來到哪裡去?在生前很難清楚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