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所說的智慧,是指不會因為情緒的波動,而使得自己痛苦、他人困擾。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非常聰明的人,雖然學問很高深,記憶力也很強,可是日子卻過得充滿無奈。因為一個具備聰明才智的人,不見得就有包容心、慈悲心,以及救世、救人、救世界,救一切眾生的悲願心。

佛法雖然不一定能增加我們的記憶力、思辨能力或開發種種潛能,但能夠使我們的煩惱愈來愈少,情緒愈來愈穩定,人格愈來愈健全,慈悲心愈來愈廣大。人類學家以及催眠術所能夠完成的工作,或許能為人類開發更深更廣的知識層面,但是對於人格的培養,即使有幫助,也不是絕對的。而佛法所說的觀念與方法,對智慧的開發,卻是絕對正面的。只要從觀念和體驗兩個方向去努力,就可以達成目標。

例如,當我們煩惱痛苦的時候,要告訴自己:「煩惱對自己有用嗎?痛苦對事情有幫助嗎?明明知道沒有用,為什麼還煩惱呢?而且事情現象都會改變的,過了一段時間自然就會過去,現在又何必這麼放不下、看不開呢?」這就是從觀念上幫助自己糾正。

另外一個方向就是體驗。所謂「體驗」,就是要用方法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