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做小好人,不能做大好人;要做小好事,不能做大好事;要開小善門,不能開大善門。」
我問他為什麼?他說:「當一個人飢餓的時候,你給他一斤米,讓他拿回家煮飯,他會非常感激,因為缺了這一碗飯,他可能就活不下去了。但如果你把沒飯吃的人養在家裡,天天給他飯吃,當你請他幫忙做事的時候,他可能就會起反感:『有什麼了不起,我只是吃你幾口飯而已,你把我當成什麼了?』漸漸地,這種心理上的矛盾、衝突就會出現。」
這位居士的說法很有意思,道理好像是對的,但其實並不正確。
例如,只要有人知道法鼓山在做救濟工作,就會陸陸續續上門來,希望我們給他金錢、物資,如果覺得我們給得不夠,就會大聲吵罵:「佛門應該大慈大悲,你們怎麼那麼不慈悲?」因此就有人認為,如果我們從來不做慈善工作,就沒有人知道,也不會有人來罵我們、求我們了。如果這麼想,那又是因噎癈食了。
人與人之間一定是要互助合作的,當自己有資源、有能力的時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