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在老一輩父母的眼中很不習慣。在父母的年代,一般人多半會結婚;因為老人家要抱孫子,自己死了,還有子孫可上墳。這是上一代父母的想法。年輕人不再在乎家族香火是不是有人繼嗣,他們不在乎家族,而是在乎自己的感受。不結婚到底好不好,要由心理上、生理上、生活上、精神上各個層面去思考。
我常說,人生對於伴侶的需求,可以分幾階段來看。青年男女談戀愛,是找情感上的伴侶;結婚之後,開始生兒育女,這時生理伴侶的角色就相對明顯,當然也有生活上的扶持。
到了中年,兒女漸長,男女之間更是生活伴侶,一起解決家庭問題;到了老年,老伴是精神伴侶,老了,還有人可以說說話,互相照顧。為了填補人生過程的孤獨、寂寞、還有無奈等情緒,人是需要伴侶的。
在我留學期間,有個朋友常常待在咖啡館,喝茶看書;朋友都走了,他還不回家。為什麼呢?他說,有人的地方才算是家。在咖啡館還可以看到人,回到住的地方,只是堆書的「圖書室」;沒有人的地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