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必須靠許多因緣配合才能促成。例如,三國時期孔明擬用火攻擊退曹軍陣營,軍隊的調度派遣等,一切安排就緒,但因風向不對,吹的是逆風,以致於遲遲不能進攻,因此才有「孔明借東風」這個典故。孔明縱有高明的識見,卻也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控制局勢,所以才必須向老天借東風,這不就是因緣和合很好的例子嗎?
將這種因緣觀引申到企業上也是一樣,任何事業的成功,需要「東風」的地方實在太多了,除了要有國際環境、社會環境的因素配合,還必須網羅傑出人才,借重他們的長才才行。如果只有一位老闆,就算他很有才能,也很富有,但是缺少其他人的幫助,也不能結合大家的智慧與力量,是很難成就出一番事業的。所以,站在經營者的立場,應該感謝所有員工的共同付出,沒有這些員工的努力和同舟共濟,經營者必然會孤掌難鳴。
至於員工方面也應該想到,如果沒有經營者的資本、專業及智慧的投入,也無法創造這個就業機會。所以,勞資之間的互動是建立在互需互求的基礎上,單靠一方都無法成事。由於台灣經濟發展迅速,不少企業家賺了很多錢,有一些人因此很眼紅,認為資本家很可惡,剝削了他們的利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