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長阿含經》卷十四的《梵動經》,有介紹無因論者的論點說:「我本無有,今忽然有,此世間本無今有,此實餘虛。……諸沙門婆羅門,因此於本劫本見,謂無因有。」(大正一,九二上)這是印度外道中的無因論師,討論宇宙人生的根本源頭時,說出的本來無有,「忽然」而有的主張。
唐代道宣律師的《四分律行事鈔》卷下四,說到破斥十種外道的一段文字之中,有云:「破自然外道,如犢子飲乳、棘尖、烏黑、火上、水下、風輕、地重,並無有因,自然而生。」(大正四十,一五〇下至一五一上)這是將自然外道與無因論師,算作同一思想的說法。
唐代華嚴宗第四祖澄觀大師的《華嚴經隨疏演義鈔》卷十三,也曾介紹《瑜伽師地論》中破斥無因論,有云:「見世間無有因緣,或時欻爾,大風卒起,或時一日寂然止息,或時忽爾暴河瀰漫,於一時間,頓即空竭。」(大正三十六,一〇三上、中)這裡便見到以「欻爾」、「寂然」、「忽爾」等詞,來形容無因無緣突然發生的想法了。據澄觀大師自己說,此可參考《瑜伽師地論》、《顯揚聖教論》、《大毘婆沙論》、《金七十論》、《廣百論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