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概已可明瞭全論的文義。然後逐章逐節分別閱覽總計九十七條的考釋,這是我花費時間和心力較多的部分,除了對於名相語句的解釋,主要是考查其出典、申論其義理、照顧其前後文義,反覆指出《原人論》的宗旨所在。故在全書之中,有些文獻資料,及特定的法相名詞,被我一用再用,用意亦在於此。回過頭來,再看本書的緒論,以明《華嚴經》及華嚴宗的思想脈絡和傳流過程。

在中國佛教史上,有關《原人論》的文獻不多,《全唐文》卷九二〇收有裴休的〈華嚴原人論序〉;《卍續藏》中則見到三種︰宋朝的淨源述《華嚴原人論發微錄》三卷,元朝的圓覺述《華嚴原人論解》三卷,以及明朝的楊嘉祚依圓覺《解》刪合成為《華嚴原人論合解》二卷。另有明末永曆年間的宜道,撰有《原人論發微錄訓蒙記》四卷,現存於日本的大正、大谷、龍谷諸大學。

依據日本《佛書解說大辭典》所載,中日兩國撰述的《原人論》註釋科判,達五十一目;近人鎌田茂雄以日本現代語寫的《原人論》譯註之介紹,在日本,自萬治四年(西元一六六一年)迄大正十一年(西元一九二二年)之間,刊印的《原人論》註釋書,包括中國人的七種在內,共有二十三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