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「佛學」?


「佛學」這個名詞,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是沒有的。佛滅度之後,後人為了研究佛的教導,而把佛教的教史、教團、教理和教儀,當成文獻資料進行彙整、分析和研究的成果,就稱為「佛學」。

既然佛學是關於佛教種種之研究,是否也可用於佛法的研究呢?這是不能的,佛法不是用來研究的,而是用來體驗和實踐的,如果有人說:「我在研究佛法。」那說的是外行話。但是剛才我所說的「佛教」之學,如教史、教團、教理和教儀,這些都可以研究,都可找到文獻史料。例如古今中外許多學者對於佛教的詮釋、留下的文字記載或實物;後者如石窟佛像和壁畫,以及文物、法器等,皆可從事研究。例如就有專門研究《法華經》版本的學者,但是如果要專門研究《法華經》的修行,那就很困難了,因為修行的層次和經驗,只有實際的修證者才能知曉,不是任何人憑著某些語言文字,望文生義、斷章取義就能理解的。

佛學又分為很多的學派,例如天台學、華嚴學、唯識學等,這是學者們各自深研某一領域,漸次形成的宗論學派;在各個學派之中,尚有不同的支派。以中國的天台學為例,就有「山家」、「山外」兩派之說,唯識學則有「新譯」與「古譯」的不同。「新譯」是屬於玄奘的這一系,「古譯」則屬於真諦三藏那一派所翻譯的經典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