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新族群除了有水土、語言及文化上適應的問題,他們也承受了來自社會上某些歧視的眼光,不免過得辛苦。事實上,外籍配偶、新臺灣之子已是臺灣社會的一份子,外籍配偶是臺灣的媳婦,而她們所生的孩子是臺灣的公民,是將來臺灣社會的主人翁──這是可以預見的事實,怎麼還可歧視他們呢?此外,我們的社會尚有某一群人,因疾病或者其他因素,無法過著與一般人相同的生活,因此遭受外界異樣的眼光,這也屬於族群問題的一種。

縱觀人類的歷史,一個社會因有多元族群的相互激盪、互助合作,往往更豐富、更精彩,這不是歷史的偶然;然而其先決條件,一定是要不同族群之間拋棄對立,相互包容,才能求同而存異。因此,族群倫理便是站在尊重多元的立場,讓每個族群都能發揮自己的特色,同時也要思考、照顧到其他的族群,使他們一樣受尊重、被保護,如此才能展現多元社會的豐富與可貴。

「心六倫」的目的


法鼓山提倡「心六倫」運動,最主要的目的,就是要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,希望藉由這六種範疇的倫理,幫助臺灣社會與人心能夠淨化、平安、快樂、健康。

我要期勉大家一定要從大處看、往遠處想,並且考慮未來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