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的幾十年間,臺灣每年死於自殺的人口,皆在一、兩千人之間,二〇〇二年起,首度超過三千人。近幾年來,自殺人口逐年攀升,其中以青壯年的人數最多,再來是老年人,以及少部分的青少年和兒童。國內的「精神健康基金會」在二〇〇七年春天,公布一項臺灣地區的人民精神健康調查,他們推估,二〇〇六年一整年,共有一百四十二萬人曾經萌生自殺的念頭,有四十一萬人採取行動,十三萬人自殺兩次以上;這顯示臺灣社會有一部分人對生命存在的價值,感到愈來愈悲觀。
自殺可以避免
為了正視自殺人口激增的事實,目前臺灣民間的醫療團體、衛生組織和行政院衛生署成立了「自殺防治中心」,希望能挽救悲觀的人一條生命。法鼓山也在二〇〇六年九月十日,即「世界自殺防治日」當天舉辦一場「關懷生命」健走祈福活動,同時啟動「你可以不必自殺網」,以提供正面的訊息,幫助對人生感到灰暗、失望,或者萌生輕生念頭的人,能在這裡找到一些健康的訊息,感受到生命的亮光。其實只要不鑽牛角尖,願意敞開心門去接收外界的訊息和支援,自殺是可以避免的。
從意圖自殺到自殺身亡,通常不是一時的念頭,而是有其醞釀過程。也就是說,自殺是有機會可以防範的。根據一項研究分析,在自殺案件中,約有百分之五十當事者事先會有預警,他們會直接或間接向他人暗示想輕生的念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