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心安住在非常穩定的狀態。五種幫助我們的心從妄念紛飛中停下來,再進一步統一的方法,就是五停心。包括數息觀、不淨觀、因緣觀、慈悲觀、界分別觀。界分別觀就是觀十八界,十八界包括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因為不容易著力,很難觀成,所以在漢文典籍中也有以「念佛觀」來取代界分別觀的,而這六種方法都是修行基礎禪法時使用的。
用五停心中的任何一種方法不斷修持,心漸漸就不會散亂,妄想減少,為集中心。然後再進一步,身心和環境統一,失去了身心與環境的分別和障礙,這時就是統一心出現。心停在方法上,叫作止於一境,就是三昧,就是定。統一心雖然可以入定,但是我們大乘中國禪法的目的不是入定,而是要正念分明,心裡非常明朗、清楚、安定、寧靜,就是定慧不二。因此當統一心出現之後,如果是念佛,就可以參話頭,如果是用數息法,則可以進入默照的層次。
所以,六念實際上與五停心是相應的,修的都是「觀」。「觀」是用心來覺照,這不是覺悟的覺,而是「很清楚的」,心很清楚地在方法上。運用在念佛,就是隨時隨地將心繫在念佛的方法上,這就是覺照,是基礎的修行方法。所以,念佛法門根本就是基礎的修行方法,也是禪宗的基本修行方法。
念佛達到統一時,身心環境全部融化在佛號之中,只有佛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