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綽、善導等大師,都是根據《觀無量壽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和《阿彌陀經》來解釋,主張不論用哪一種念佛的方法,只要能不斷地修持,最後就能證得念佛三昧。
念佛的方法有觀想、觀像、持名三種,而這三種都是有相的。觀像是觀佛的化身,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譬如白毫相,是指阿彌陀佛眉間的白毫相光;因為白毫太長,所以向右旋成一個螺旋形的點。它有五個須彌山那麼大,如〈讚佛偈〉所說的「白毫宛轉五須彌」。把自己融入白毫的光芒之中,這也是念佛三昧。但這個念的意思是觀,是用心念,而不是用嘴巴念。因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當複雜,所以很不容易觀成,也很少人觀。
觀想念佛是觀佛的功德。以阿彌陀佛來講,佛的功德就是由四十八願所成就之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。若觀成功了,則處處見佛、處處見菩薩,時時見佛、時時見菩薩。不僅能見阿彌陀佛,也能夠見一切諸佛。因為一佛的功德與無量佛的功德是相通的,佛佛相通、道道相同。所以,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觀成,就見到諸佛現前,這也是念佛三昧。因此,念佛三昧的「念」,不一定是用嘴巴念,而是用心去觀。
至於持名念佛,《無量壽經》和《阿彌陀經》都提倡,中國的淨土宗大概也都是如此主張,因為持名念佛最容易。古代有很多不同的念佛方法,譬如高聲念佛,就是大聲地念佛,還有五會念佛。明朝時,曾有人提倡小豆念佛,有點像現在的人持念珠念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