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如〈四眾佛子共勉語〉說的「時時心有法喜,念念不離禪悅」。如果能夠意和,大家都很快樂,隨時隨地都很喜悅。

法喜是指聽聞到佛法、並修學佛法,因實證佛法而感受到的喜悅;而禪悅則是我的心很安定。古德說:「寧動千江水,莫擾道人心。」其實如果你是真正的修道人,你的心是安定的,怎麼會被擾動呢?如果心會動,表示道還沒有修成,要學著不動心。

見和同解:「見」是知見、看法的意思。通常大家要共同完成一樣工作時,大部分是幾個人有幾個人的看法。但修行人不是,修行人是我跟人和,而不是要人來跟我和;我尊重你的看法,你要我如何就如何,不會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跟人爭論。因為大家的目的都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好,而不是為了爭面子。所以不會覺得他人不聽自己的想法,或聽他人的想法成為別人的附庸,是沒有面子的事。譬如我今天到廚房,看到義工們正在切菜,他們就完全按照主廚的指導來做,不會堅持要用自己的切法,這就叫作見和同解。

戒和同修:戒是戒律。出家人,譬如沙彌、沙彌尼、比丘、比丘尼,都要受不同的戒;在家居士也一樣,有五戒、菩薩戒,還有八關戒齋。受了戒以後就要持戒,戒是相同的,不會說你持的戒和我持的戒不一樣。我們是因戒而有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的身分,所以我們要共同遵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