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這四位大菩薩各代表四種修行必須的條件:文殊師利代表智慧,阿逸多菩薩是代表希望成佛的大願,也就是無上菩提心。要如何成佛呢?就是要不休息、要常精進。

但是不是只有這四位大菩薩呢?經文接著說「如是等諸大菩薩」,表示除了四位大菩薩外,還有許多大菩薩也出現在蓮池海會上,只是沒有將名字列舉出來而已,所以說是「菩薩眾」。

(3)天眾代表


「釋提桓因等」,這指的是天人眾。釋提桓因是護持佛法非常精進的一位天帝,又叫作天帝釋或帝釋天,他在欲界的第二天,即忉利天。忉利天在須彌山頂,共有三十三個宮殿,中央就是帝釋天的宮殿,因一共有三十三個宮殿, 所以又稱為三十三天。忉利天我們雖然看不到,但須彌山是一座大山王 ,是屬於物質體,忉利天既然是在山王頂上,應該是有地方可住的,所以是地居天,不是空居天,不是住在空中。

「釋提桓因等」的「等」有等下、等上兩個意思。欲界一共有六個天,忉利天位居第二天,它下面還有一個天,就是四天王天。四天王天在須彌山半腰,在四周各有一大宮殿,各有一大天王,所以叫作四天王天,這是等下。等上是從忉利天往上,還有四個天,此外還有色界的十八個天及無色界的四個天。全部加起來一共有二十八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