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多半只是講思惟而修行,並沒有要用耳朵去聽。禪定本來即是思惟、繫心,修的是繫心之法,思惟修便能進入禪定。而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,是從耳朵開始聽、再思惟、然後修行等三個階段。聽,是聽聲音,先聽有聲之聲,然後聽無聲之聲。開始時一定是有聲音的,聽到最後,自己與聲音不一不二,此時聲音已經不存在,但是仍然在聽。接著,當自己的心力與體力都不夠時,這種狀況便會離開。就像平常打坐時,如果數息數得很好,也會數到自己和呼吸、數字分不開。但是總有身體疲倦,感到心力沒有辦法繼續下去的時候,就離開了這種狀況,此時要用思的方法。

思,不是思想,而是維繫著、維持著心情的平和,雖然力量不夠,但是心情始終維持著平靜的狀態,不灰心、不著急,繼續用方法修行。修,是不斷地維持下去,在生活裡的任何時間都不離開聞與思的工夫。聞與思交錯地用:很清楚的聽到有聲音,於是用思惟,思惟是觀想,觀想聲音、聽到聲音、心繫聲音,實際上聞、思、修是同時在進行著,也就是說,聞的本身實際上就是思,直到最後只有聞、聞、聞,聽聲音聽到自己跟聲音合而為一,而這同時也是在用思的方法;然後在平常生活裡不斷地聞、思,用思來聞,就是觀想聽到的聲音,這便是修。聞、思、修這三種實際上是一體的。一般我是用「觀、照、提」的方法:觀,是觀方法;照,是照方法;提,也是提方法,不過觀、照、提有前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