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地主一次又一次洽談,終於把地買進來了。土地買進之後,首先要拆除地上物,始能整理成一塊比較完整的土地。可是在這之中,有一塊地是台北市政府的水溝用地,要處理這塊地,並不是向市政府購入即可,而是要取得土地周邊所有住戶的同意才能進行,因此又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溝通。等到水溝用地的問題解決了,後頭卻還有更大問題。這塊地的地底下原來是一條河道,最深處有一、二十公尺,工程人員在埋設地基時,發現了許多流木,這代表以前這地方不僅是河道,而且是在海邊,因此鄰近有個捷運站叫作「唭哩岸」,這裡原來是濱海之地。
有鑑於此,我們的地基一定要打得非常深穩,工程時間也就拉長了。曾經有人勸我乾脆放棄這塊地,因為實在太不合算,從買地到工程花費的成本,若蓋的是一般商業大樓或是住家,業者恐怕已打了退堂鼓。但是我說,既然買了地,也已經動工,還是要把它建起來。
最初我們把這個地方喚為「新農禪寺」,因為它是因農禪寺而有的。沒想到鄰近居民一聽說是「新農禪寺」,以為準備建廟,又想著農禪寺的信徒很多,參加法會的人不少,將來這裡起了廟,進出的人多了,憂心平靜的生活會被打擾。其實從法律面來講,學校四周規定不能起廟,但是此地距離鄰近小學已有一段距離,也不在人口密集的市區中心,屬於合法的建築。但是我們急流勇退,把這個地方改為辦公的行政大樓,如此一來,鄰居的疑慮既可消解,而我們原來租用承德路七段的行政中心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