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化館、農禪寺及現在的法鼓山所做的貢獻。在目前來講,我們做的是社會服務,將來則是歷史的文化財。
前人能夠留下的文化財,不是房子,而是他們的思想與事蹟,以及他們在當時及對歷史的貢獻,那才是真正的文化財。但是在我們這個團體,能有這種認知、共識的人並不多。每個人的自我中心都很強,只要給他們一分權,他們就會發揮自我,以自我中心來表達,以自我中心來做事,而對於前人的貢獻,或者前人建立的觀念和體制,並不重視。這是很危險的。因此,往往有一百個徒眾,就會有一百個門派,能夠延續正統者是很少的。這是事實。歷史上許多的宗派,都是從自己的性格、自我的思想發揮而成立門派,但至少他們會承接上一代的貢獻,繼續往下走。如果忘失,或者不承認上一代的傳承,這種人便是數典忘祖。而這種人有沒有呢?有的。
我講這個主題,是希望大家要能珍惜法鼓山的文化財,也珍惜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財。不要老是想到自我非常偉大,追求自我表現、自我宣傳,結果和傳承脫節。
傳承之後要創新。只知道彰顯自我,並不是創新。彰顯自我,在英文來講是「Show-off」,中文叫作「愛現」。彰顯自我並不是創新,創新一定是來自傳承,傳承以後才有創新。
因此,雖然我和我師父相處的時間很少,他給我的教誨也不多,但是我這一生談起任何事,源頭都是追溯我的師父。法鼓山的源頭是我的師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