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時也祈願所有信眾及全球人士,都能學習觀音菩薩的精神,發起平等無私的廣大悲心來,使得我們的人間,普皆人品提昇,共同成就美好的淨土。大典上所呈現的「大悲心起」四個大字,則出自書法名家董陽孜女士的墨寶。

一系列的落成開山活動,從十月十九日起至二十二日止,一連四天,這段期間,我是每天出席,每場都做了致詞。

揭開序幕的是十九日晚間,於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的迎賓晚宴,到場與會嘉賓,都是來自世界各國不同宗教的精神領袖。我則以「大悲心起」為題,復以「世界和平」為旨,做了一段簡短致詞,主要談及二十一世紀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,在這個時代,唯有接受及包容多元文化,我們自己才能成長,世界和平才有希望。

多年來,我在各種國際場合,經常遇到許多偉大的宗教領袖,他們的慈悲與無私,常讓我覺得他們也是佛教徒。我曾聽到一位穆斯林學者談起所謂的「聖戰」,其意乃是戰勝自己內心的邪惡。這在佛教也有類似的看法。佛經中提及有一尊佛,名為「鬪戰勝佛」,而鬪戰勝佛所要降伏的對象無他,乃是自己的心。如何降伏自己的心?便要有慈悲和智慧。在佛法來講,唯有當我們對他人付出的關懷愈多,方能使他人能夠接納我們,這才是「降伏」的真意。

其實,這天在我右側鼠蹊上的插管仍在,我必須坐在椅子上談話,這使我覺得很失禮。另一方面,儘管我的致詞已非常精簡,可是台下知我病情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