婆羅門教在中印的復興,終無以救摩揭陀王朝(即熏迦王朝)的衰亡!佛教在南印及西北印興,卻又見其國勢的強盛。
中印自此即為南印的案達羅所兼併,南方建立的案達羅王朝,即與北方的貴霜王朝對峙,成了南北朝的形勢。
案達羅王朝
阿育王後,摩揭陀帝國的領土,次第縮小,據於東南印度達羅維荼民族的分支案達羅族,即乘孔雀王朝的衰微而告獨立。在西元前二四〇至二三〇年頃,尸摩迦(Simuka)王,興起娑多婆訶王朝,建都於馱那羯磔迦(Dhanakataka)等地,領有德干(Deccan)高原地方。西元前二十八年,兼併了中印的摩揭陀,到了西元後一〇六年頃,喬達彌普特羅‧悉達卡爾尼王(Gautamī-putra śātakarṇi),又將領土擴張至西印度,但在此王歿後,中印及西印的地方即告失離,西元二二五(亦云二三六)年頃,此一王朝即告滅亡。
在宗教信仰,案達羅的娑多婆訶王朝,諸王多信奉婆羅門教,其中亦有信仰耆那教及佛教的君王,並加以保護及弘揚,英主悉達卡爾尼王,及其母后,即對賢胄部的僧徒,布施洞窟精舍;又有娑多婆訶王,以黑山峯的洞窟施與龍樹,推定此王即為於西元一七三至二〇一年頃的喬達彌普特羅‧耶耆那舍利王(Gautamīputar yajñaśr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