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佛教史 157

子閻膏珍代為王,復滅天竺。」

月氏族本為蒙古種人,被匈奴從中國的甘肅山谷間趕到大夏(今之土耳其斯坦的布哈爾州),此時大夏為希臘人的殖民地,由亞歷山大的部將建立小國。邱就卻打敗了希臘人,而建立貴霜王朝。希臘人敗退南下,進入西北印的迦濕彌羅(今之喀什米爾,即由此來),月氏人緊隨希臘人之後,也進入印度,到了閻膏珍的兒子迦膩色迦王(據V. A. Smith說,王在西元後一二〇年即位)時,便成了印度中部以北的共主。迦膩色迦王的即位年代尚無確定,若根據他所鑄銀幣考察,大概西元七十八年至一二三年,乃為其在位時期。(見周祥光《印度通史》一〇〇頁)

在印度佛教史上,迦膩色迦王的地位,與阿育王同被稱為佛教王。文治武功,雄才大略,先後堪相輝映。建都於布路沙布邏(Puruṣa-pura 今之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交界處的白夏瓦),東到閻牟那河流域,南自頻闍耶(Vindhya)山脈到印度河囗,西與安息(今伊朗及阿富汗之一部)接壤,東北則達亘蔥嶺之東。儼然是一大帝國。

據查耶斯華(K. P. Jayaswal)氏說,貴霜王朝的三十三王之中,僅前之十八王統領至中印度,中期以後,在迦摩普(Campā)地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