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祖、行政及推行教育的所在。
再說雕刻,現存古代的雕刻,大多是屬於宗教性的神像,縱然有人像,也是於宗教的信念而產生,例如《史記‧周本記》所載:「周武王為文王木主,載以伐紂。」便是說,武王伐紂之時,用車子載著文王的木雕像,以代表文王,此到後來,便成了圖畫先人的遺像,以及供奉祖先的牌位。
至於音樂,在古代,用在宗教上的,遠較用在娛樂上的為多,唱頌讚神的詩歌,無不伴之於音樂,有音樂又會出現舞蹈。我們知道,印度的《吠陀》,原先,都是用來讚美神明的詩。再從古代壁畫的遺跡之中,發現許多神話人物的舞蹈姿態,優美異常。直到現代,尚有一些落後地區的土人,用歌唱及跳舞來祭神和謝神。
所以,在古代的人類社會中,藝術的創作,大抵是基於宗教的信仰而出現。當然,從性質上說,宗教和藝術,並不相同,因為宗教是在信仰,藝術則在表現,信仰了宗教之後,永遠得到安全感的依賴;藝術則唯有在表現的當時或在欣賞的當時,獲得美的安慰感。
因此,虔誠到了相當程度的宗教徒,他可以不需藝術的生活,也能保有一顆平靜安樂的心;一般的人則須仰仗藝術方法作為媒介,而進入宗教的信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