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由笈多王統的支裔,一個摩揭陀地方很小的侯國,繼續了後期的笈多王朝(西元五三五~七三〇年)。
在南印方面,案達羅王朝滅亡之後,波羅毘(Pallava)族據於建志補羅(Kāñci-pura),成立波羅毘王朝(西元二二五年頃─九〇〇年)。
婆羅門教的復興
笈多王朝的文化特色,可說即是婆羅門教的復古主義之抬頭。自迦膩色迦王到笈多王朝前期之滅亡,也就是西元二世紀到五世紀約四百年之間,因無外敵的入侵,復古主義也隨著王朝勢力的鼎盛而勃起。
婆羅門教,自阿育王以來,由於佛教之發展,傳統的信仰便潛入於社會的底流。至此時,已經過整理、修正、結合了民間通俗信仰的濕婆、維修奴的崇拜,成為新的印度教(Hinduism)的姿態起而復興,這是雅利安民族的文化與印度先到民族的文化之結合,它的起源,即是《大戰詩》中的《薄伽梵歌》。當小乘佛教日漸變成學術思想化,且在教內大肆爭執義理之優劣高下之際,對於民間的生活及通俗的信仰,卻日漸疏遠;印度教之復興,即是基於通俗化的信仰,並採取了佛教的哲理而予以補充其不足。大乘佛教即是為了挽救此時代的危機而出現。
笈多朝時,對於古典梵語(Classical Sanskrit)之復興,且被採作公用的語文,與婆羅門教的復興有關,大乘梵文佛典的完成譯寫的工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