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佛教史 271

奘師於唐太宗貞觀三年(西元六二九年)出中國經西域至印度,留學十七年而後返國。留印期間,從戒賢學瑜伽唯識,隨如來密、師子忍等習因明、聲明,又向勝軍學《唯識抉擇論》。回到那爛陀寺奉戒賢之命,講《攝大乘論》及《唯識抉擇論》,並會通中觀瑜伽二宗之義,著《會宗論》三千頌,以答覆當時在寺講中、百二論而破瑜伽教義的師子光,名望因此大振。

後與海慧、智光、師子光等四大德共赴戒日王之請,與烏荼國小乘論師對論,小乘論師製破大乘義七百頌,奘師申大乘義製一千六百頌名為《制惡見論》而破之,聲譽益隆。

貞觀十六年(西元六四二年)冬,戒日王又於曲女城,大會十八國王,大小乘僧三千餘人,那爛陀寺僧千餘人,耆那教徒二千餘人。奘師被請為大會論主,作《真唯識量頌》,稱揚大乘,並宣示大眾:若有一字無理而能難破者,請斬首以謝。如是經過十八日,竟無一人敢發議論。無怪乎玄奘的盛名,迄今仍為印度學者之所崇敬。

東印法難


當戒日王之父波羅羯羅伐彈那王在位時,東印的土邦金耳國,日漸強盛,國王設賞迦(月),挾武力西侵,所到之處,摧毀佛法,壞寺、坑僧,並伐佛成道處(佛陀伽耶)的菩提樹,佛涅槃處(拘尸那羅)的佛教寺僧也被焚殺殆盡。玄奘之師戒賢論師,據說就是曾被此王所坑而逃脫的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