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比較恰當的。唯其密咒之具有相當的效驗,則為不容置疑的事實,故而驗道和解脫道是不必相提並論的。
即以初期的大乘經典而言,也尚未見明咒,例如《心經》的「即說咒曰」是後增。《法華經》原來無咒,後來在〈囑累品〉後附加數品,即有了〈陀羅尼品〉。《仁王經》、《理趣經》原先無咒,到唐譯本即有了咒。
密咒在外道,是說不上哲學理論的,到了大乘密教的中期,咒語也被賦予高深的哲學觀了,在《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》(即《大日經疏》)卷七(《大正藏》三九‧六五〇頁中)說:「此真言相,聲字皆常。常故,不流、無有變易。法爾如是,非造作所成。」以真言密咒為法爾常住的實相,所以進一步說,真言之相即是畢竟寂滅之相,為了隨順眾生根機,而以世俗文字表示。如能觀誦純熟,證悟了即俗而真之義,融合於諸法之實相,便可獲得即身成佛的極果。
密咒即是真言,真言由如來說、菩薩說、二乘說、諸天、地居天(鬼神)說之五種來源。密教以真言之觀誦為主要修持法門,所以稱為真言宗。但其持咒亦頗有要求,《大日經疏》卷七(《大正藏》三九‧六五七頁下)說:「若但囗誦真言而不思惟其義,只可成世間義利,豈得成金剛體性乎?」
總之,密咒發源於婆羅門教,佛陀最初禁絕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