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佛教史 40

第三節 轉法輪

赴鹿野苑


釋尊在樹下自受其證悟的法悅之後,決意教化眾生,先向婆羅奈斯(Vārāṇiasī)城的鹿野苑(Mṛgadāva 現名薩爾奈德 Sarnath)行去,因為他知道,先前伴侍了他六年的五位侍者,捨離釋尊之後,就到了那裡,佛陀為了報答他們,所以先要度他們。那五位侍者,就是後來最有名的五比丘:阿若憍陳如(Ājñāta-Kauṇḍinỵa)、跋提(Bhadrika)、婆波(Vāṣpa)、摩訶男(Mahānāma)阿說示(Aśvajit)。

這是釋尊成道之後的初轉法輪,向五比丘說了佛陀親證的妙法。他們聞法之後,隨即證了小乘解脫的阿羅漢果。

法輪(Dharma-Cakra),可譯為正法之輪,這是將佛法比作轉輪聖王的輪寶。輪王出世,輪寶自現,輪寶引導輪王轉向四天下,諸小國王無不心悅誠服,兵不血刃而統一天下,實行仁政。這是印度人嚮往天下太平的傳說。同時,輪為兵器之一,亦以破敵為主。釋尊則用其所證的正法之輪,公布天下,利益群生,破碎異論邪說,所以取喻稱為法輪。

法輪的內容


法輪的內容,即是釋尊成等正覺時所得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