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佛教史 83

東系的大眾部則尊《增一阿含經》。三系所持意見互異。然而中系的目犍連子帝須,態度溫和,似得東系之合作,故在主持第三次結集時,分別取捨東、西各系之善,並對於優陀那小集和本生等傳說,雖有小異,亦視為可以存留,故集為第五雜藏,附於四《阿含經》之後。這也就是南傳五《尼柯耶》之末的《小部》了。

四《阿含經》的類集成編,時地雖不詳,但依各派均共許四《阿含經》為原始聖典的情形來判斷,其成立當在七百結集之前,唯亦未必即是第一次結集時就已出現。從四《阿含經》的內容推定,《雜阿含經》最先,其次《中阿含經》,再次《長阿含經》及《增一阿含經》;因其凡一事而並見於四《阿含經》中的,《雜阿含經》敍述,簡潔平淡,《中阿含經》猶相近,到了《長阿含經》及《增一阿含經》,便化簡潔為漫長,變平淡成瑰奇了。《雜阿含經》是將佛世的法義,化繁為簡,做提綱挈領的摘要,到後來,便又將那些綱領,化簡為繁,敷演成為組織性及辯論性、思惟性的作品,似乎這也算是恢復原貌的工作,於對外弘化的效能而言,是有必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