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佛教史 94

想必是從教義上做了廣泛的討論。但這年代,絕不如南傳所說的,在佛滅二百二十年頃。何以有此記載,則可能與北傳在二百年滿時的僧團為五事諍論有關。

至於南傳將阿育王分為兩個,迦羅阿育王,義為黑阿育王,「黑」在佛教多用作惡的意思,例如白業黑業,即與善業惡業同義。所以,南傳用迦羅阿育王代表未信佛前的暴惡阿育王(此在北傳《阿育王經》,稱為旃陀阿育王),又用達摩阿育王代表實踐了佛化的正法阿育王。若此說可信,則百年之隔的兩位阿育王之謎,便可揭開了。

此一見解,亦為日人荻原雲來氏,以及我國的印順法師所採取,其可信的程度如何,則尚可做進一步的研考。

第二節 部派佛教與大天

何謂部派


部派猶如中國的宗派,是由持論觀點的不同而個別分立,有的則係出於性格及趣味的相投或相異,便自然地形成道義的結合或者思想的對立。

因此,部派佛教的成立,固在佛滅後百年頃,其遠因卻在佛陀時代已經出現。例如《雜阿含經》卷一六第四四七經(《大正藏》二‧一一五頁上 ─ 中),一共列舉了十三位大弟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