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佛教史概說 113

立志願入竺求法,於唐武后長安二年(西元七〇二年)渡南海至印度,歷訪諸國名僧以求佛法,在北天竺,祈請於觀世音像,授之以淨土法門,於唐玄宗開元七年(西元七一九年)回國。以其攜自印度的佛陀真容及梵夾,進表玄宗皇帝,受賜慈愍三藏之號。入竺求法,前後達十八年,歸國後撰著《往生淨土集》(慈悲集),專心弘揚淨土信仰。他在其中所說的教義,與道綽及善導,有著很大的距離,他對佛的言教,所有一切行儀作法,不予價值的判斷,認為一切均係往生淨土的行業,不必加以取捨。在當時的佛教界,淨土信仰正已流佈於諸宗諸派僧尼的日常生活中,慈愍三藏慧日的諸行往生之教說,既為適應當時以念佛來融合諸宗的時代風潮,同時也為這種風氣,提供教學上的根據。這正是自晚唐五代而展開於宋元明世的,中國近世淨土教的特色。此一源流,便是慧日的《往生淨土集》。此在日本,便是所謂慈愍流的念佛法門。

法照(西元?─八二一年)為受南岳承遠之教,入山西省的五臺山,建有竹林寺。於南岳彌陀臺般舟道場,著《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本》,開創其五會念佛法門。他受《無量壽經》所說:「清風發時,出五音聲,微妙宮商,自然相和」的暗示,依五音之曲調,順著緩急次第,唱念阿彌陀佛名號。第一會平聲,緩唱南無阿彌陀佛;第二會平上聲,亦緩念;第三會非緩非急;第四會漸急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