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復興中國佛教的運動上,擔負了頗大的使命。此外,堪加注目者,則有北京的《微妙聲》、上海的《佛教半月刊》及《世界佛教居士林刊》、武昌的《淨土宗月刊》、廈門的《現代僧伽》、潮州的《人海燈》,還有南京支那內學院的《內學》等。另外,上海於民國二十三年(西元一九三四年)之際,還發行過一種名為《佛教日報》的出版物,這是一種每日刊行的新聞紙。
楊仁山的金陵刻經處本,以及揚州刻經處本等的佛典流佈,也在繼續盛行;上海佛學書局的出版活動,將佛書推向民間的流通工作,貢獻也很大。還有,前面已經介紹過的《磧砂藏經》和《金刻大藏經》的發現,也在此一時期,並且均係以上海的王一亭及葉恭綽等居士為中心的知識分子,發起影印刊行的,不僅對於中國,即於日本等其他國家,也有頒布,更為學術界,提供了新的資料。
第六節 中國佛教的現況
由圓瑛於民國二十一年(西元一九三二年),以中國佛教會常務委員的身分,向國民政府內政部提出的中國佛教情形、佛事儀式、僧徒習慣合篇中所見,中國佛教在宗派方面,舉出了律宗、禪宗、賢首宗、天臺宗、慈恩宗、兜率宗、瑜伽宗之八宗;今以靜坐參禪的禪宗、宣揚佛法的講宗(賢首、天臺、慈恩、兜率)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