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宗信奉佛教而行仁政,嘗於某冬因觀音現身宮中,即以大悲之旨,眷念貧苦民眾,以及獄中囚犯之疾苦,故其每行賑濟及恩赦之盛舉。龍瑞太平三年(西元一〇五六年),建立崇度報天寺,並築十二層塔,又以銅萬二千斤,鑄造洪鐘,帝親作鐘銘。又因幸寺觀,求後嗣應驗,乃大喜而再行大赦。

同時,在聖宗之際,儒教也開始受到尊崇,於神武二年(西元一〇七〇年),勅修文廟,塑周公及孔子等像,並畫七十二賢之像。唯到了仁宗之時,才下詔初設科舉制度,而使儒教獲得了普遍流行於民間之機運。

第四主仁宗(西元一〇七二~一一二七年),仁宗於廣邱三年(宋哲宗元祐二年,西元一〇八七年)擊退宋朝大軍之侵略,又進攻了南方的真臘及占城,並使之來朝納貢,可知此是一位英主。他對佛教也備極崇奉,除了修理許多佛寺,並以枯頭禪師為國師,參與國政,而與丁黎二朝的匡越大師無異。其他佛事,也不比以前諸王為差。他在位六十五年,擇才用人,內治外征,實為李朝的鼎盛時代。

第五主神宗在位十年。

第六主英宗(西元一一三八~一一七五年),對於佛教,亦頗崇信,師事毘尼多流支系下的明空禪師,建立了永隆聖福寺,又修理了首都的真教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