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佛教史 163

最主要是仰「垂仲」或作「拉穆吹忠」──神媒或祭師的降神指示。訪尋其死後誕生的靈兒,以各種徵兆來判斷是否屬於某一活佛的轉生;這在靈兒本身,只憑直覺接受試驗和問答,他不會明白自己是不是某一活佛的轉生。

其中的降神一事,在本書第一章就已提到,這是棒教的遺產,但已被西藏的佛教所接受和運用;棒教的諸神已經被密乘攝化,皈依了三寶,做了佛教的外護。棒教本為原始的多神信仰,可謂西藏境內,遍處有著各類的神。故在藏中以及蒙古旅行,常可在路旁見到一個一個的土丘或石堆,上面飄著旗幡,行人經過,往往對之禮拜,祈禱路途的平安,他們稱此為「鄂博」。除此而外,西藏另有許多神湖,向那些神湖祈禱,也可使人在湖中見到異象的示現。這些信仰,均已化入西藏的佛教之中。

西藏的棒教師,一身要兼司祭者、預言者、醫師的三項職務。預言即是靠降神而得的神示;醫師也是神醫,藉符咒祈禱等治病。佛教的喇嘛,也就因襲了這三項職責。到了後傳佛教時期,始由印度傳入醫方醫書,喇嘛正式學醫而用藥物治病。這種情形,蒙藏相同,所以他們之中雖不乏無病不治的聖醫,總是可遇而不可多求。一般喇嘛的醫術,實在不太高明,所以中國內地謔稱庸醫為「蒙古大夫」,源出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