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光王卻決定要走第三條路,他對諸子訓勉說:「我已年邁,黃金留作赴印聘師禮貲。」言畢而逝。繼為阿里之王的,是菩提光,他以為欲使藏土佛教去除垢穢和邪暗,必得聘請如日光明、精通五明的大師入藏;久聞吉祥燃燈智(阿底峽),名滿中天竺,遂遣黑肥譯師,齎黃金及無數財物前去敦聘,到了迦摩羅師利(蓮華吉祥)地方,由印度的大德精進師子引見阿底峽大師,詳陳藏土佛教的實況、昔時的盛衰,以及現時的殘缺,並謂除了阿底峽大師之外,餘人甚難有所饒益。如此敦勸再三,大師終於勉受其請。
阿底峽大師的年代,各說不一,有謂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至宋仁宗至和二年(西元九八三年─一〇五五年,竺松單傳的《西藏佛教》),有說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至宋仁宗皇祐四年(西元九八〇年─一〇五二年,金山正好的《東亞佛教史》二六七頁)。有說他入藏的年代是中國宋仁宗皇祐二年(西元一〇五〇年,黃奮生的《邊疆政教之研究》七六頁),一說他入藏是宋仁宗景祐四年(西元一〇三七年,《西藏佛學原論》二七頁),一說阿底峽於印度超岩寺受請入藏,是在宋仁宗天聖四年(西元一〇二六年,望月氏《佛教大辭典》三六一五頁下),又說是宋仁宗寶元元年(西元一〇三八年,陳天鷗的《喇嘛教史略》二一頁),又說是宋仁宗慶曆元年(西元一〇四一年,日人楠基道抄譯的《西藏ソ佛教》五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