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藏佛學同異答問 73

師:
針對這個問題,所以在晚唐、五代之後,禪宗也開始講方法,如必須每天打坐幾炷香;在生活中隨時注意起心動念處,注意腳跟踩地處,即必須很落實的生活,隨時檢點身心;所以有打坐、參話頭、平常日用等,都成為禪的修行方法。到了明代以後,禪宗也教人念阿彌陀佛聖號。念佛念得不錯了,就參「念佛是誰」,這是很有用的方法。散心時念佛號,專心時則參「念佛是誰」?便是參「話頭」。所謂「參話頭」,是專心地問問題,修行者不可以給答案,必須讓答案自己出來,很可能出現千百次的答案都是錯的。在修行過程中,如發現世界不一樣了,或自己的想法看法跟原先不同了時,應去請示師父,以印驗所得境界的邪正高低。

禪宗「見性成佛」與藏密「即身成佛」之比較

丹:
禪宗之「當下開悟」與密教的「即身成佛」有何差別?
師:
二者不太一樣。禪宗言「見性成佛」,見性時與佛的功德完全相同。一念見性,則一念是佛;念念見性,則念念是佛。但見性開悟者,並不能永遠保持在空性中,仍有煩惱。見性之境界,只是一種經驗而已,煩惱起時,就已不在空性中了。唯有徹悟的人,始能斷除煩惱,但也並不等於成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