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藏佛學同異答問 94

師:
那麼多的學院,格西人數足夠分配嗎?
丹:
過去沒有問題,現在則因大量的法師到國外去,所以顯得比較緊迫。

十二年課程的內容和學習次第

師:
十二年的課程是如何安排的?
丹:
十二年的課程次第,以五部大論為主,包括了經、律、論三藏。此五部大論的學習次第如下:
師:
為什麼將《俱舍論》安排在第四個次第?又為何置律部於最後呢?
丹:
我相信其中必有其獨到的思想與甚深之密意。若依個人淺見,格魯巴特重知解,強調由聞而思而修的次第,因律藏不講太多理論,是屬於生活方面的,所以才將它置於最後來學。

另外,西藏學僧的年齡、理解程度參差不齊,而律只有對已經到達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受用,對某些人而言則似乎用不上力,因此不如先重視佛教基本概念的學習,使大家對因果、輪迴、轉世等思想有最起碼的瞭解;而思考方法的學習,則是老少皆宜,且有興趣的科目。
師:
對這五部大論的學習、時間的分配和安排情形如何?
丹:師:
是否也要學《寶性論》、《辨中邊論》和月稱的《入中論》等?
丹:
中觀即圍繞著《入中論》來學的,至於《辨中邊論》、《寶性論》等,要學,但不是拿原典來講,譬如學《般若經》,講到佛性、如來藏的問題時,就會引用《寶性論》裡的義理來解釋,但先不用原典,而是引用一些大論師的,如果無法理解或有所懷疑的話,才鼓勵你去看原典。
師:
是否要讀《瑜伽師地論》、《唯識三十頌》?
丹:
要自己看,都是在講般若時,以中觀家的眼光去批判唯識三性的不究竟時,就必須涉及這些論書,譬如講到唯識家的「圓成實性」是不是空性?真正的空性應是中觀,那唯識家為什麼會把「圓成實性」當成空性呢?討論這個問題時,就必須提及《唯識三十頌》、《唯識二十頌》等內容。
師:
漢文《俱舍論》共有三十卷,是否要全部讀完?
丹:
我們所謂《俱舍論》,是以此為中心來學阿毘達磨的思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