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韓佛教史略 137

僧侶之入山及出化,有其一定的修學年數和學業的程度。家康曾以「學問料」或「碩學料」之名(料是經費之意),頒發各寺院,以獎勵學問。於是,各宗紛紛興辦所謂檀林、學寮、學林等的教育機構,教育其宗徒,研究其宗學。

此在鎌倉末期,淨土諸宗及日蓮宗的宗學研究,稱為談議所,簡稱談所。繼此而興者,便是江戶時代的檀林。較早興起的檀林是在天文法華之亂稍後,永祿年間(西元一五五八─?年),由日蓮宗的日光、日諦、日詮等,成立了「三光無師會」;到了天正(西元一五七三─?年)之初,日生在京都松崎及下總飯高兩地,正式開創了檀林。江戶初期,就一致派而言,有關東八檀林及京都六檀林;勝劣派則有七檀林。

再說江戶時代的學寮,最先出現的是:長谷寺、智積院、增上寺、寬永寺及本願寺。元祿八年(西元一六九五年),本願寺改建於東中筋,便改學寮之名為學林。大谷派的學寮則始於寬文五年(西元一六六五年)。曹洞宗也在元祿五年開創學寮。

檀林或學寮的組織,亦有可言者,一宗的最高職位稱為學頭,以下則有化生、能化、講師等職稱,學員們被稱為所化。大體來說,江戶地方以學寮為盛,京都地方以檀林為盛。所化的學員,多數是寄宿的,故在檀林或學寮之內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