願師更勿以此事累及疏慵幸甚。」(《翠微大師集》)這幾句話出於答希古上人的一封信中,因為相國張維,命希古上人結社於北山,屢請守初前去主持,卻被他謝絕了。
柏菴性聰(西元一六三一~一七〇〇年),是翠微守初的法嗣,十三歲出家,十八歲參謁守初,徒學九年,傳其法。自三十歲遍遊名山,兼通外典,善於詩,當時之士大夫金文谷、鄭東溟、南壼谷、吳西波等,均因他而成了空門之友。性聰的最大貢獻,是對於諸經之刊行。據說:「康熙辛酉秋,千函萬軸之船,自無何而來漂湖南荏子島,至丙寅春,柏菴和尚得此全寶,剞劂而眼目人天。」(《天鏡集》所載之〈重刻金剛經疏記序〉)。這一條船不知從何處去的,性聰見到時,上面載有明朝的平林葉居士禎胤所校刊的《華嚴經疏鈔》、《大明法數》、《會玄記》、《金剛記》、《起信記》、四大師所錄淨土諸書等,計一百九十卷。但是,尚有流散於別處者,經過性聰不辭辛勞,遍蒐博訪,共得四百餘卷,經數年而刊行於世。他自己著有《私集》二卷、〈經序〉九首、〈淨土讚〉百詠,並行於世。照他的思想而言,也是歸心於淨土往生的人。
性聰的法嗣,是無用秀演(西元一六五一~一七一九年)。秀演十九歲出家後,即宴默經年。嗣受剃度師之教,參於枕肱座下,又依枕肱之示,謂柏菴性聰於曹溪山隱寂蘭若。他是宗教並重、學行雙修的人,但到最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