兼通法相,又到中國研究三論奧義。返日之後,住元興寺,任僧正。大化元年被選為僧官,成為十師之一。
此後,智藏與道慈,也入唐學三論。智藏本是福亮的俗家兒子,於天智天皇時代(西元六六二~六七一年)入唐,依吉藏大師學。持統天皇之世(西元六八七~六九六年)返日,住法隆寺,宣講三論,為三論宗的第二傳。
道慈是智藏的弟子,於大寶元年(則天武后大足元年,西元七〇一年)入唐,通學六宗,但以三論的根底而師事吉藏之法孫元康。養老二年(唐玄宗開元六年,西元七一八年)返日住大安寺,為三論宗第三傳。此人風格清高,長屋王(高市皇子的長子)招赴詩宴,他固辭不往,並謂:「僧既方外之身,何煩入宮赴宴。」他頗不滿當時僧風,著有《愚志》一卷,惜已不傳。
智藏門下尚有智光及禮光二人,頗崇西方淨土,同住元興寺。智光的著述很多,除了現存的《淨名玄論略述》四卷及《般若心經述義》一卷之外,尚有已失傳的《大般若經疏》二十卷、《法華玄述記》五卷、《淨土論釋》五卷、《盂蘭盆經疏》、《中觀疏記》等。所以這是一位奈良時代有名的三論學者。
道慈之後,尚有善議、安澄、勒操等次第相傳。智光之後,則有靈叡及藥寶、願曉等,燈燈互傳。前者稱為大安寺流,後者稱為元興寺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