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,無所求行者:世人長迷,處處貪著,名之為求。智者悟真,理將俗及,安心無為,形隨運轉。萬有斯空,無所願樂,功德黑闇,常相隨逐;三界久居,猶如火宅,有身皆苦,誰得而安?了達此處,故於諸有,息想無求。經云:「有求皆苦,無求乃樂。」判知無求,真為道行。

第四,稱法行者:性淨之理,因之為法。此理,眾相斯空,無染、無著、無此、無彼。經云:「法無眾生,離眾生垢故;法無有我,離我垢故。」智者若能信解此理,應當稱法而行。法體無慳,於身命,則行檀捨施,心無悋惜。達解三空,不倚不著,但為去垢。攝化眾生,而不取相。此為自利,復能利他,亦能莊嚴菩提之道。檀度既爾,餘五亦然,為除妄想,修行六度,而無所行,是為稱法行。


(錄自《楞伽師資記》,《大正藏》八五.一二八五頁上-中)


聖嚴識 中國的禪宗,由菩提達摩自印度傳來,是一樁史實,所以宗門常用「祖師西來意是什麼」作為話頭來參。達摩何時來中國,則眾說紛紜,根據《傳法正宗記》,說他是於梁武帝普通元年(西元五二〇年),《寶林傳》、《祖堂集》、《景德傳燈錄》皆說他於普通八年(西元五二七年)來華。他在中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