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回我問一個朋友這樣的問題:「你為什麼來這個世界?」他說:「我不知道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。這裡的痛苦多過快樂,所以不是我願意來的。」他繼續說:「開始時我為家庭而活,我嘗試尋找快樂,但我已離婚三次。每次我都盡力爭取,但我的每一位太太都獲得我離婚時一半的財產,並帶走了我們的孩子。」

再問:為什麼你們來這個世界呢?為什麼你們繼續生存於此?是不是因為你們想要有成功的婚姻或舒適的家庭生活?兩千年以前,中國有一位大將軍曹操,在打過許多次的勝仗後,寫了一首詩,他寫道:「(人生)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」他是一個大英雄,一個成功的人,可是他仍然表達這種感受。對於我們,在我們的家庭、我們的工作、所有我們的生活中,到底是快樂比較多,還是苦惱比較多呢?無論我們想做什麼,並想好好做它,我們都將做得很吃力,假如我們真正要它成功的話。生存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掙扎,譬如嬰兒掙扎著要走路;只有少數的兒童喜歡讀書,但讀書對於他們的將來卻是重要的。這些掙扎、這些負擔,在我們生下來時,便緊隨著我們了。

於是我回答朋友的問題:「我們來這個世界,有兩個原因:第一是償還我們過去世所欠的債,第二是挽救我們即身乃至永恆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