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使氣質轉濁為清,一定要將自己情緒的煩惱,轉化為慈悲及智慧。情緒的煩惱越淡,心理就越健康,環境周遭的人也會跟著受益。否則,就算打了十個禪七回去,用處還是不大。要能帶著慈悲心回去,帶了智慧心回去,那才真正對人對己有用。要做到這,便先得把自己的煩惱減少。如何減少煩惱?不外先減少企求心、自私心、急功好利心。
第四天開示
心浮氣躁‧慚愧懺悔
(晨坐)
昨天講到,老修行者是用繫念修行,不是用妄想修行。妄想和念頭,兩個都是飄動不定的,前念飄、後念動,用動的去追逐動的,怎麼會不累?須知正確地用方法時,前念和後念,就像扇子和羽毛一樣。前念的方法要像扇子,橫在那裡不可動;後念的妄想則像羽毛,讓它自然地慢慢地從空中飄落下來。若扇子一動,羽毛就會立即飛掉。要知道,心浮氣躁的妄想很消耗體力,不會用功也很消耗體力,因此就容易昏沉。
打從禪七的第一天起,就教各位要把重心、重量感往下放,放在腳底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