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,大家起來,把眼淚擦掉!
把剛才的慚愧和懺悔擺下,不要再去想剛才的事。我們要能夠隨時隨地檢討,也要能隨時隨地說放下就放下。知慚愧、知懺悔之後,馬上要用方法。因為慚愧心生起之後,心情就容易穩定,心氣沒那麼浮躁,也就比較容易用功了。身體交給坐墊,心念交給方法。
出離心‧菩提心
(晚坐)
修行不能沒有出離心,沒有出離心而想開悟,那一定是外道。目前有人自以為在教禪,自命為禪師,但是不離五欲,認為釋迦牟尼佛也不離欲,並且主張在欲中才能真正地修行。那是外道,不是佛法。
有出離心才能出三界,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,才能不被五欲勾引、不受塵境動搖。
有人會以為出離心是小乘,禪是大乘,兩者無關。不對!人間的倫理道德、小乘的出離心、菩薩的菩提心,這三樣具備了才是大乘的禪。
若沒有以出離心作基礎,那便是戀世的心、貪著的心,或者是含藏慢心、狂心的一種英雄主義。所以,沒有出離之念,就不能稱作是菩提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