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佛法要發菩提心。發菩提心就是發起修學佛法、成就佛道、廣度眾生、斷除煩惱的弘願。眾生生命的本身就是苦的結果,我們的心,經常不受自己的指揮控制,這是很煩惱很痛苦的事,但是當你想到還有很多眾生跟自己一樣,甚或比自己更煩惱、更痛苦時,我們不忍以自度了事。發菩提心就是要用佛法來度眾生的煩惱痛苦。發菩提心是以利他為目標的。為了利他,自己一定要修學佛法;修習佛法的目的是為成佛,成佛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生。學到多少就用多少去濟度眾生。釋迦牟尼佛出家之前就已發了菩提心,他是觀察到眾生的苦難之時,便希望找到一個方法幫助眾生脫離苦難,他才出家的。

因為諸位尚不是佛,來參加禪七,抱有自私的目標,希望從禪七得到些什麼,這不是菩提心,但這也很平常。當自私心轉變成菩提心,才真有力斷除煩惱。在修習佛法的過程中,若不發菩提心,所得利益,非常有限;若發了菩提心,所得利益,便是無限。

解行並重‧發菩提心
(午齋)


能正確的瞭解佛法是相當不容易的;聽到佛法、瞭解佛法,並且有善知識指導如何照著佛法去修行,那就更加不容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