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息通常是數出息,每呼一口氣,數一個數目,從「一」數到「十」。但是也有人數入息,那是看個人呼吸習慣。一般人呼氣長,吸氣短,但也有些人習慣吸的時候慢,呼的時候快。我們要數慢的,出息慢就數出息,入息慢就數入息。
數呼吸時,發現妄念不管它,馬上回到方法最重要。如果你根本不可能數到「十」,有時數過頭,這種情形,倒數比較好。倒數能讓你有更多的工作做,注意力便比較能夠集中了。從「二十」數雙數,一直數到「二」,再從「十九」數單數,一直數到「一」。這樣子,妄念就會漸漸減少。
第二天開示
禪是定慧相應
(晨坐)
禪法的修行,必須具備三個條件:
-
身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,要做到整齊、清潔、寧靜、和諧。實際上,這與「戒」的精神相應。 -
用禪修的方法,攝心安心。《六祖壇經》說「即定即慧」,離心無定亦無慧。攝心安心的方法,便是用來得禪定開智慧的工具。 -
重視無相的智慧。世間定不離煩惱,世間慧未得解脫,禪法的定出離煩惱,禪法的慧即證解脫。離煩惱證解脫,是一體的兩名,所以定慧相應,即一即二,不二不一。禪的智慧是什麼呢?明察諸行無常,所以實證諸法無我。禪修生活中,若觀身體動作,即見無常,若觀念頭起滅,亦無常。身心無常,即知無我,即證空性。此乃由觀生慧,而知身心世界,皆非永恆。所以無我的智慧,是出於離煩惱的大定。
中國禪宗所講的定,並不是心中沒有念頭。但在經驗上和觀念上,都知道念頭是無常無我的,本身沒有永恆相,故能不住於相,如如不動。常人心隨境動,念隨相轉,禪悟者心不隨境轉亦不為相動,但卻仍能「無住而生其心」,不住分別煩惱相,但有清淨智慧心,應對萬物,適如其分。那便是定慧相應的悟者心境。
很多人認為頓悟是突然發生的,這沒有錯。若無預備的工夫,要產生頓悟,也不容易。若無實修的工夫,空想頓悟的成果,那是過分天真的想法。
以智慧用方法
(早齋)
禪修須用方法,用方法必須要有智慧。否則,不落於盲修瞎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