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定雖然沒有特別強調,卻是應該努力的。對於社會、人間而言,最重要的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並且是用智慧來指導我們如何布施、如何持戒、如何忍辱。這是為了什麼?為了建設我們的人間,關懷我們的社會。

《金剛經》實際上非常慈悲,很少人發現它正是為了人間、為了社會而講的。

雖然以行六度來利益社會,但是心裡不要執著、在乎。過去釋迦牟尼佛能做忍辱仙人(即被歌利王節節肢解的仙人),那時是因為沒有「相」的關係,也就是沒有自我中心,所以能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而且,不會因此而退心。

許多人遇到順緣的時候能夠發心;遇到逆境的時候,馬上退心。例如前幾天有位居士到農禪寺來,一年前他為母親的癌症發願供養,到今天他母親的癌症還沒有好,他就跟我講:「師父,供養農禪寺沒有用,我母親的病非但沒有好,反而愈來愈重。」

我說:「你的意思是說,你要把供養的拿回去?」

接著我告訴他:「人各有各的前因後果。你供養布施,是為母親種福,你母親當時已病得非常嚴重,現在還活著,已經不錯了。如果你供養一點,就希望母親能痊癒。那麼,所有得癌症的人都到農禪寺,一供養就好,